▲荷花﹙共7张﹚
▲落地生根﹙共8张﹚
▲天燈、夜景﹙共11张﹚
▲馬櫻丹﹙视频﹚
由于祖先来自中国福建泉州,宗教信仰深受古代华南地区宗教的影响。传统上,道教和佛教是我家乡的主要信仰,特别是道教,但一些宗教研究者将其归类为「民间信仰」。我们家庙有三尊神明,其中观音妈和妈祖可能是祖先在19世纪从泉州带来。第三尊为“树德尊王”,或称“树王公”,是一尊巡狩保护神,民国五十四年附身五叔,家父在台南佛俱店请师傅雕刻建立的,三尊神明供奉在名为“三圣宫“的家庙中,虽然名为「宫」但实际上是在一个传统民房大厅。这里是我的出生地和最早的祖居,曾祖父时代以前就住在这里,听长辈说原来的房子是竹构茅草屋顶,父辈分家产时由五叔分得,1960年代五叔改建为砖、瓦和竹木混合结构,原来的全竹结构框架大伯父用人力抬到同村东南方叫「咸园仔」的地方重建称为「寮仔」的农舍,后来大伯父全家就搬到咸园仔寮仔去住,我当兵时还去过好几次,可见全竹结构的房子耐用又很容易迁移,下面的影片中还可以看到一些竹子结构。
▲接驾
▲妈祖回銮(上)
▲妈祖回銮(下)
1937年,中日战争暴发,日本人害怕台湾人倾向同源的中国,总督府开始实施“皇民化运动”,有人称之为“日本化”。台湾人的穿着,说话,命名和宗教都被严格强制改成日本式。我小时候还听过几位日本名的女孩,例如春子(ha lu ko - はるこ),彩凤子(sai ho ko - さぃほこ),母亲叫「卡桑」,父亲叫「卓桑」。台湾人被强迫改信日本的神道教,原有的道教神像被强行集中保管或烧毁,有些大胆一点的台民偷偷藏起来,有事再请出来拜。我小时候听长辈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说某家有人久病不愈,请来乩童和法师「问神明」,仪式进行到一半时突然到日本巡查「大人」来到附近,惊恐之余乩童立刻「退党」,神明也不敢问了!一群人一轰而散,我小时候小孩子晚上不乖大人就吓唬说:「代仁来了!」小孩哭闹立刻停止!可见当时的人多么怕日本警察。注:「大人」一词来自「巡查大人」,也就是日本警察,台语简称叫「代仁」。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回归南京的中华民国,但是胜利的喜悦很快转为国共内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北京,南京的中华民国撤退到台湾,戒严令同时发布,两岸开始十多年的严重对峙时期,也就是所谓的「白色恐布时期」,禁止集会游行,传统宗教活动被禁止或需要申请核准,进入1960年代后,对峙情况逐渐缓和,在此之前,传统的民间信仰活动仍处于偷偷摸摸的状态。由于超过20年的“幽禁”,妈祖和观音佛祖神像都已失去光彩,长辈们决定重新粉面和重新开光(点眼),整个仪式在1965年农历三月十二日完成,也是后来三圣宫的宫庆日。
▲超峰寺进香(上)
▲超峰寺进香(下)
上面的影片是我在两年内拍摄和编辑完成的传统宗教活动记录片,最上面三个是2019年西埔里公厝主庙「三界坛」妈祖去台南市大天后宫进香,回程时附近宫庙前往接驾的盛况;下面两个是2018年家庙“三圣宫”观音佛祖去高雄大岗山「超峰寺」进香的记录。传统上,台湾的寺庙都不只供奉一尊神明,例如张家三圣宫就有三尊,有些超过五尊或更多,其中只有一尊是主祀神,其余的是陪祀神,三界坛的主祀神是三界公﹙一说是水官大禹﹚,妈祖是陪祀神。当一座寺庙神明进香完毕回程时,通常附近或关系好的寺庙都会前往迎接叫「接驾」,越大的寺庙参加的就越多,例如三界坛妈祖回銮就有十二座宫庙前往接驾,甚至有远自高雄内门来的,非常热闹。由此看来神明之间的关系就像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实际上也就是人际关系,如果深入探讨也满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