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百年前的时间胶囊

2015年5月儿女们的一片孝心带我们去日本九州岛旅游,在此之前从没出过国,因此看到日本自然风景秀丽,人文观光景点豊富,日本人和善且彬彬有礼印象特别深刻,很难想象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和现代反差那么大!或许是天意或者有某种无形的力量在牵引着我,怎么会那么巧合?因为是首次出国,要亲自到户政事务所办理护照手续,过程中和户籍员聊天才知道,日据时期的户籍资料已经电子化,因而顺便提出申请。拿到日据时代祖父的户籍资料如获至宝,我称之为「百年前的时间胶囊」,也因此激起了我对于1915年发生,正好满100年的「噍吧哖事件」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

拿到祖父的户籍资料之后,我首先发现伯公的名字和小时候听到的不一样,为了求证开始上网搜寻噍吧哖事件的相关资料,正好这时台南市文化局正在筹备100周年一系列的记念活动,同时委托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所长戴文锋教授和国立暨南大学历史系邱正略教授统计确切受难者资料,因此去函戴文锋教授,请他提供相关数据,大约半个月后戴教授有了回音,说祖居张家三户中一共有五人受难,其中就有伯公的名字,和户籍资料一样,而不是小时候听到的名字,因此分析小时候听到的应是昵称,和祖父的名字中间字相同。为了查询张家五位受难者的确切资料,我又数度到台南成功大学图书馆查询「程大学」编着「余清芳抗日革命案全档」套书内的档案数据﹙资料参考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档案资料﹚,又发现张家还有另两位受难者,所以实际人数共七人如下表,后来去函邱正略教授也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