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田男女

笔者小时候放过牛,有黄牛和水牛,长大以后偶尔在野外看到水牛打滚过的小水塘,闻到那种被烈日矖过的牛屎、牛尿混合泥巴水的味道时,一种亲切、熟悉、让人怀念的味道还会涌上心头呢,真是怪哉!从前台南县南化乡西埔国小对面的新南糖厂开工时﹙工期大约四个月﹚都靠牛车载运甘蔗,父亲和伯父们每年冬季农闲时都会加入载运甘蔗的行列,四个月工期大约可以赚数仟元﹙1960 年代﹚。台南冬季少雨,因此临时工寮通常盖在新南糖厂边的菜寮溪干河床上,用竹子和茅草搭盖,有时候一、二十户相连,吃的、住的、牛棚、车棚一应俱全,由于没有电,夜晚照明都点煤油灯。

甘蔗采收是这样的,几个比较壮的男丁拿着长刃的锄头将甘蔗整簇连根挖起放倒,接着年轻小伙子或姑娘将甘蔗头、尾砍下,蔗尾是牛很喜欢吃的粮草,蔗节上的干叶子必须清除干净,这个动作台语读音叫「li-har」﹙注﹚,意思是「除掉干叶子」,之后扎成梱以便计酬﹙一梱约几毛钱﹚,最后就是用牛车载运到【新南糖厂】。有些年轻小伙子或姑娘兼随车工,晚上还要到工寮做挑水、煮饭、喂牛等打杂工作,非常辛苦。早期因为没有工厂,教育程度也不高,去蔗田「li-har」工作可以赚到现金,工作中的年轻男女这时最容易普出恋曲,女孩怕晒黑全身都包得紧紧的,只露出双眼,偶尔休息时摘下斗笠和「袱巾」﹙注﹚才可以看到她们的庐山真面目,有些会薄施粉脂和胭脂,很漂亮!斗笠下方还塞一个小圆镜以便随时照照,当时的女孩 17、18 岁正值青春就出嫁的很多,20 多岁父母就开始担心嫁不出去了!男生也一样,25岁就算晚婚,因此男女若互看对眼就会请人作媒提亲。

因为甘蔗满载时很重,新南糖厂企作的蔗田又通常在南化、西埔、中坑、北平 4 个村的山区梯田,通常一车会配三头牛,三头牛都各有名字,最前面那头台语叫【头抽】﹙音 tau-ti-wu﹚,中间那一头叫【中肚】,最后肩负车辕和车轭那一头叫【内腹】,台语读音「内北」,【内腹】最辛苦,因此要选最壮的牛,通常是公水牛,其余的可以公牛母牛或水牛黄牛混合无所谓,但是母牛发情时千万不能用来拉车,否则会造成混乱,严重时会发生车祸或翻车呢!

其实牛是很温驯的动物,但是当他们受到刺激后会行为变样,例如公牛遇到发情的母牛时,任凭你如何使劲拉着牛绳,它还是会「勇往直前」非去不可!和男女偷情时谁劝都没有用一样,甚至两头公牛打斗引起混战互不相让,这时候你才会领略到所谓的「牛脾气」是什么样? 「驶牛车」的阿伯们最怕这种事发生,所以会尽量避免。

今天周日闲着没事想起往事,谈谈过去的人、事、物让你们听听,自己也借此消磨时间。 2010年 2月 28日,农历 1 月 15 日,星期日。

※ 台语的「har 仔」一般指比较硬的叶子,例如竹笋的壳也叫「har 仔」,甘蔗的干叶也叫「har 仔」,「ㄌㄧˋ」就是「撕」的意思,所以「li-har」就是去除干叶子的意思。日语的「叶」字假名是「は」音﹙ha﹚,和台语的音很像,是否受日人统治有关不得而知。

※ 【袱巾】是一块大约三尺见方的花色方巾,用途很多,可以当「包袱」包各种生活用品,例如衣服;在野外工作如果发现野味例如野菇、野果也可以当临时包装袋;笔者一位堂兄说他读小学时曾用来当书包或包饭合;将【袱巾】两个对角对折成三角形就成头巾,早期妇女工作时常用来包住头发和脸部以防灰尘和日晒,冬天也可以用来保暖,小时候冬天时母亲常用袱巾包着我的头,以防着凉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