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台语叫【娴娜】﹙音直念﹚,也有人叫【唵埔茶】音 an-bo-dei,是夏季大自然交响乐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少了它们就像乐团少了几个重要的乐手,热闹气氛将会相形失色。蝉也是笔者童年记忆的一部份,因此特撰此文以诉怀旧情怀。

小时候曾听母亲念过一首童谣:「唵埔茶,嚎累累,嚎唛代?嚎唛嫁树尾,树尾鸟仔吃,嫁西瓜,西瓜大粒摸来刣,嫁秀才,秀才唛落府,嫁老鼠……。」翻成中文就是:「唵埔茶,哭不停,哭什么?哭要嫁树虫,树虫鸟儿吃,嫁西瓜,西瓜大粒抱来切,嫁秀才,秀才要下府城,嫁老鼠……。」文中提到「秀才要下府城」,可见清代就已经有这首童谣。

小时候最常见的蝉有三种,【草蝉】、【薄翅蝉】、【熊蝉】,三种蝉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就像是轮流演奏的乐手,让整个夏季热闹滚滚!请参考嘎嘎昆虫网 http://gaga.biodiv.tw/new23/cp03_80.htm

最先「出场」的是【草蝉】,出现的时间大约在端午节前,是笔者见过最小型的蝉,身长大约二、三公分,背部略呈拱状,叫声:「急急急!急………急!急!急………。」有绿色的、黑色的、橘红色的等,翅膀透明,很漂亮。两支前脚像缩短的螳螂脚,用手指靠近时会边「急」边走近甚至爬上手指,很有趣!是最不怕生的蝉。小时候放牛时,在路边菅芒或野草叶子上常看到,到处都在「急!」热闹极了!

接着「出场」的蝉是【薄翅蝉】,大约在六、七月龙眼盛产期前,常见于龙眼树、荔枝树、莲雾树上,同样有绿色、橘红色、或混合色,是笔者见过最漂亮的蝉,身长含翅膀大约四、五公分,体型比【草蝉】大,叫声大约是「急」和「节」的中间音,又响又吵!蝉的听觉如何不得而知,但如果仔细听,会发现当一只开始叫其它的也会跟着开始「合唱」,响遍整片山林或果园,热闹非凡!要停大家也一起停,好像有人指挥哩!笔者在北部当兵没有看过这种蝉,因此夏季每逢放假回南部,就急忙想去果园寻找它们的踪迹。

另外有一种蝉叫【高砂熊蝉】,外型比【薄翅蝉】大,黑色的外观,谈不上漂亮,但是叫声很特别:「夏!……夏!…夏!‥夏!夏!‥夏!…夏!……夏!」节奏会时快时慢的变化,而且都是集体同步大合唱,所以声音特别响,小时候在山里放牛时,就常听到远处的山林里传来「夏夏夏!」的蝉叫声,很像一种手摇节拍器的声音,常见于相思树林、柚木林或一些比较高大的树上,出现的期间大约在七、八月。

蝉只有公蝉会叫,是一种求偶的叫声,接着它的下一代要经过三到十七年不等的漫长成长期,到了成虫期只剩二至四周的生命,短暂的生命周期却带给人们无穷的乐趣和遐思,真是造物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