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懷舊童玩

在飯都吃不飽的年代裡想買玩具?想都別想!但是我們的玩具一點都不輸給現代的孩子,而且大多是自製的、免費的,唯一要花錢的只有過年時才會買的玩具手槍、氣球等,有些玩具印象別深刻,到現在做法還很清楚,分別介紹如下:

男生喜歡玩彈弓、竹槍、竹蜻蜓、竹水車、駛鐵環、打陀螺、放風箏、橡皮筋動力筏等;比較特殊的介紹如下:

【竹槍】,台語叫【槍仔】,做法是取一支中空較大的細竹枝,截成大約一尺長當槍管,再取一塊竹片削成筷子狀當槍心,尾端留一個握把就完成了﹙圖﹚,用一種植物叫【土蜜仔】的種子當子彈﹙圖﹚,【土蜜仔籽】是綠色的,破皮後流出來的汁液黏黏的,可以將槍管內的空氣密封,從尾端塞進【土蜜仔籽】,再用槍心快速推送,空氣將前面的【土蜜仔籽】瞬間推擠出去,發出「碰」的一聲,很像槍聲,槍管還會冒煙哩!很好玩!射出去的【土蜜仔籽】可以飛好幾公尺,打到身體會微痛但不會受傷,比現在的【BB槍】安全,是當時男孩子最喜歡的玩具,作者到現在還很懷念呢! 

▲紙帶式玩具槍小時候過年才有機會買,槍應該很難找到了!外型和現代的玩具槍差不多,紙帶式子彈用繪圖軟體還畫得出來,一個白點就是一發。

▲竹槍

▲土密仔果實

【彈弓】,台語叫【扒信扣】,應是是來自日語 ぱちんこ,當時的小孩常用來打鳥、蜂窩、螞蟻窩、人面蜘蛛等。取一枝「ㄚ」形的樹枝,通常是野芭樂、相思樹或龍眼樹的樹枝,再取兩條大約一尺長的橡皮,通常剪自腳踏車的內胎,用細鐵絲綁在ㄚ枝的兩端,橡皮另一端再用皮革相連,用細鐵絲綁緊就完成了。記得小學三年級時,有一次看到龍眼樹上有一個黃蜂窩,我和弟弟和幾位堂弟拿彈弓射,剛好五叔挑著擔子從樹下經過,蜂就飛下來叮五叔,他邊跑邊拍邊罵:「呼!唬!… ✕!…恁阿!任地忡三小?」一群頑皮的孩子嘻皮笑臉一轟而散!

▲龍眼

▲彈弓

【駛鐵環】,台語叫【駛箍仔】,牛車輪有一個外圈和一個內圈,中間用【車輻】相連,早期山區牛車輪的結構大部份是木頭,鐵圈就是用來保護或加強木頭的強度用的。【駛箍仔】就是用廢車輪的內圈鐵環﹙下圖﹚,直徑大約一尺左右;再找一根粗鐵絲,將前端彎一個「ㄩ」字形就成了!【駛釦仔】時手持鐵絲將ㄩ字形部份抵住鐵環,邊走邊滾,可以從學校一路「駛」回家,發出ㄎ一ㄤ、ㄎ一ㄤ、ㄎ一ㄤ的金屬磨擦聲,有點吵,女生覺得很無聊,男生卻打從心裡覺得舒服、好玩呢!

▲牛車前輪

▲駛鐵環

▲右﹙下﹚圖四輪牛車是台南市左鎮里「平埔族美食」餐館提供,該館位於台20線左鎮段上。

▲早期台灣南部山區載運甘蔗、蕃薯、稻米等農作物最常見的牛車,車輪是木輪包鐵環。

【橡皮筋動力筏】,①將甘蔗花的桿摘下來,切成大約半尺長數支,再切兩支稍長的,②將甘蔗花桿並排,兩邊各放一支長的,③將一頭並齊,另一頭兩邊就會突出一些,④再用鐵絲或竹籤將花桿串起來變成筏狀,⑤在伸長部份兩邊套上橡皮圈,⑥取一薄竹片插入橡皮圈中間,⑦將竹片轉動使得橡皮筋旋緊,放到水裡手一放開竹片就會旋轉撥水前進,發出啪、啪、啪的聲音,很好玩呢!甘蔗花桿也可以用管芒花的桿代替。

▲橡皮筋動力筏

當時女生最喜歡跳繩、踢毽子、撿小沙包、跳竹竿舞等…,分別介紹如下:

【跳繩】,跳繩有單人和多人兩種玩法,男生也可以玩,因為簡單又是很好的運動,這種遊戲一直流傳至今。但是當時女生有一種特殊的跳繩可能沒有流傳下來,用橡皮筋一條一條串起來當繩子,玩法如下:①兩手各抓一端,然後左腳踩著橡皮繩中間,②右腳順時針方向繞著橡皮繩一圈,向前踩地,③左腳微微抬起後又落地,④右腳再反時針繞回來,向後踩一下地,很像跳山地舞,男生覺得很無聊,但是女生卻樂此不疲!

▲跳橡皮筋繩

【踢毽子】,毽子的做法很簡單,將一塊銅板﹙銅幣﹚或扁平的石頭放在一小塊布中間,再取幾根雞毛插在中間,毛向上,將布包起來,用橡皮筋束緊就可以了。踢毽子通常是單人踢,旁邊的人一起數,看誰踢的次數最多,如果掉到地上就要換人踢,有些女生可以踢上百下。作者曾在旁邊觀察,當時女生都留「清湯掛麵頭」,因此踢一下,「黃毛ㄚ頭」的頭髮就晃動一下,很有趣呢!

▲踢踺子

▲撿小沙包

【撿小沙包】,小沙包的外型就像一個小枕頭,但是比較鬆軟,有長方形或正方形的,裡面裝綠豆或合歡樹的種子﹙俗稱【籽仔】﹚。玩法有些忘記了,印象中好像是四個或五個,兩手輪流往上丟再接住,口中還唸唸有詞:「毆意加誌……。」

當時的童玩或遊戲多的不勝枚舉,不像現在的孩子整天不是電視就是手機,室外活動太少,難怪十個有八個近視眼。達爾文進化論中的「物競天擇」理論說明,人體各部份的機能會隨使用環境調整,作者時代的兒童眼睛常用來看山、看樹、看小鳥;現在的兒童眼睛則用來看電視、看電腦、看手機,可見科技帶來的方便並不完全是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