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一早,「世傑」帶著調閱的戶籍資料到永康區埔園街姪子「永南」的家,我如獲至寶。如左圖,「枝伯仔」- 張天枝正是前述的噍吧哖事件受難者「張春法」的兒子,大正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出生,也就是出生時父親「張春法」已經入獄,兩年後,大正七年八月十日死於日治台南監獄﹙見續文﹚,和伯公 - 張榮通生於同年﹙明治二十一年﹚也死於同年﹙大正七年﹚,母親「張蘇春花」後來可能改嫁,枝伯仔交由他的三堂叔 - 張銀宗撫養長大。
也因此發現先前敘述的內容有誤必須更正 - 墓碑上的「男」字下方有兩個字,因為不是很清楚,在原文中誤判成「校」和「春」,因此認為橫讀「圖、春、敦」三個字是張圖、張春法、張敦三兄弟,看了世傑的戶籍資料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是張公正德﹙圭母﹚老先生的長男 -「枝香」兩字﹙1865年生﹚,也是張春法的父親﹙見右圖﹚,和張敦﹙1870年生﹚、張圖﹙1881年生﹚是三兄弟,因此張春法﹙1888年生﹚和張鐉﹙1897年生﹚是孫子輩,至於為什麼沒有在墓碑「孫」字下方刻上名子?有待日後更多資料解開迷題。
張春法的曾孫「錢永南」稱「張圖」的兒子「張銀宗」﹙龍叔公仔﹚為「三叔公祖」,也就是「張天枝」的三堂叔,「張春法」的三堂弟。可見張春法在堂兄弟間至少排名第二或第一,另一個堂兄弟就是受難者之一的「張鐉」- 張敦的兒子。從上述「張家受難者簡表」中可以看出,張春法應該就是大堂哥,張公正德墓碑上「孫」字下方理應有他的名字,據我所知,「龍叔公仔」- 張銀宗有一個弟弟叫「張銀樹」,墓碑上並沒有他們的名字,可能還沒出生,「鐉」字和「搥」字應排除,因為「鐉」就是張鐉,「搥」字在「鐉」字下方,表示年紀比張鐉小,更不可能,剩下的就只有「銀旺」,很可能是用偏名,就像伯公偏名是「福壽」,正名是「榮通」。
※ 註:台人有一個習俗叫「抽豬母稅」,男方入贅所生第一個男胎必須姓女方姓,第二胎之後才姓男方姓。「枝伯仔」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添記」因此姓母姓「錢」,小兒子「世傑」姓「張」;大女兒「秀金」也姓「錢」,小女兒「秀華」姓「張」。枝伯仔的四個兒女除了「秀金」我沒看過外 (聽母親說嫁到烏山),其他的都很熟,「添記哥仔」早年在一次車禍中過世;「秀華姊」在我剛入小學時( 民國49年 )就已經結婚生子,常來三伯家找三伯母,當時應該只有 18、9歲,很漂亮!「世傑」小學高我一屆,也大我一歲,現住在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