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上一代的故事,笔者也喜欢听父、祖辈们说他们那一代的故事,但总是意犹未尽,因为口述的故事都是片段的,想到什么说什么,不能连贯和有系统的「交代清楚」当时的人、事、景、物。另一缺点就是不能长久完整的流传下去,因为「传说」的事总是会因为个人的记忆或解读而在流传过程中渐渐偏离原意。
唐朝诗人白居易是写实派诗人,有许多诗描述当时民间生活情景,例如【观割麦】这首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岗;……。」简单几句就可以勾勒出一千多年前的农家生活情景,我常想像白居易当时看到的男丁、妇女、小孩长相、打扮、穿着如何?农村小孩长大以后又如何?和我们小时候男人们插秧、割稻,妇女、小孩们送点心茶水的画面是否有雷同之处?
诗词有它的优点,但是诗词和文言文一样,有语焉不详的缺点,后人往往必须以「半猜测」的方式解读作者原意,但是却也让读者多了一分遐想的空间,这就是诗词与文言文的魅力所在。笔者以叙述文的方式描述小时候的故事、见闻,尽量「清楚交代」当时所见所闻,内容有甜蜜的、温馨的、欢乐的、悲伤的,既有诗词流传千古的优点,也可以巨细弥遗的「清楚交代」当时的人、事、景、物,同时为了保留读者们遐想的空间,文中决定不用任何插图。
写这些文章时,笔者像是得了神经病,时哭,时笑,不知道自己何时变得如此多愁善感?其实不是自己多愁善感,而是童年的回忆实在太精彩!俗话说:「人生就就像一出戏」,笔者认为更像一个个单元剧组合而成,每一个都有独特之处,让人看了回味无穷。写本文集主要的目的是回忆过去,并将自己年幼时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让儿女以及读者们不必花一毛钱就可以回到半个世纪前,一窥战后台弯南部乡野居民的思想价值、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甚至当时的两岸情势等,值得细细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