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发生在1964年﹙民国五十三年﹚元月十八日的【嘉南大地震】,震度六点三级,震央在台南白河,所以又叫【白河大地震】,南化西埔老家当时落成不到十年,可能是因为竹、木、砖、瓦混合结构的关系,比较有弹性,所以没有多大损坏,但是摇晃却特别厉害,发出的「析!甩!」声也特别大。笔者当时读小学四年级,所以记忆已经很清楚,大弟只有四岁,是否有印象不知道。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父亲和三伯父去驶牛车运甘蔗不在家。

当时三伯和五叔都已在老家下方另建一排「五间起」的新屋﹙见【蕃薯签、咸竹笋、破布子】一文﹚,三伯住右半部,五叔住左半部,大伯己搬到叫「咸园仔」的地方,二伯搬到西埔街上。所以整栋老家「五间起」厝身和两边「护龙」父亲已全部买下,睡觉的地方也从现在的左【五间】搬到客厅旁的【二房】睡。因为没有电灯,乡下人通常天黑吃过饭就上床睡觉,感觉好像已经睡很久了,其实只有八点多,突然「析!甩!析!甩!」屋子和床铺摇晃不停,因为厝身是半竹木结构,所以特别响,之后余震不断,母亲躺在床上喊:「地动!嗷…!嗷…!嗷…!」笔者因为害怕也跟着喊。

古代人把地震当成是地牛翻身﹙注﹚​​,【嗷】就是赶牛或驶牛车时叫牛停下来的「口令」。现在回想起来有一点好笑,但是当时却很害怕呢!所以。不久看到五叔来到大厅烧香,叫我们不要害怕,三伯母叫我们到下面一起睡,接着余震好像就比较小了,其实那是心里作用,余震本来就比主震小。可见人的确需要宗教信仰,在惊恐、无助时可以比较安心。

虽然适逢寒假,但是已参加补习,隔天一早还是要到学校上课,半路上看到小路有很多裂缝,学校操场也是,但是校舍刚刚改建不久,损坏并不多。后来听到很多谣传说会「沉地」﹙地会沉到海底﹚,当时西埔街常有军用卡车经过,每次有大型车经过会特别注意,感觉地面都在摇,有一段时间真的很担心地真的会「沉」到海里而胡思乱想呢!

※ 现代人当然知道地震是自然现象,但是古代科学知识还不发达,许多自然现象都归咎于妖、魔鬼、神作怪,因为没有更合理的解释,这应该就是宗教的起源。笔者曾经注意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大小民族都有烟、酒、宗教这三样东西,烟和酒用来麻醉生理的痛苦,宗教用来抚慰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