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糖厂忆旧
每年秋冬之际【新南糖厂】开工,对菜寮溪对面的西埔国小师生而言简直是精神上的折磨,糖厂飘出来的香气叫人整天流口水!我有两位同学,一男一女,皮肤白皙,父亲都是糖厂技师,男生姓黄来自彰化鹿港,女生姓汤来自南投國姓,和当时的卓校长一家﹙4個兒女﹚,全都住在糖厂宿舍,生活非常优渥,我们连冬天也没鞋子穿,他们几乎每天都穿漂漂亮亮的,在我们这一群穷孩子眼理他们简直就是贵族,我没有问过他们对糖香味的感受,是否想吃糖就可以吃糖?
新南糖厂可能是目前台湾唯一一家黑糖厂,也是南化区唯一一家工厂﹙注﹚,最初由台南县南化乡士绅「洪諓」前乡长於 1947 年开始集资,每股 20 元,但是工厂筹划时受到某些因素阻挠,选址一再延宕,最后在 1949 年完工,但适逢国共内战后通货膨胀,旧台币换新台币﹙四万换一元﹚时期,经营不顺利,不到一年就资金周转不灵,宣告破产遭法院拍卖,1952 年由新竹士绅杨良先生得标,因而取新竹的「新」和南化的「南」【新南】作为厂名。洪諓先生当时是一位很有名望的乡绅,曾担任过两届南化乡长,和二伯父私交很好,笔者在西埔街上二伯家看过几次,当时已经五、六十几岁,个子不高,有点驼背,出门通常戴一顶绅士帽,远远看到二伯就叫:「万阿–!你……?」非常亲切打招呼,乡民都尊称「洪諓伯仔」,听二伯父说当时他自己也有投资入股,金额多少我忘了!
拜新南糖厂之赐,小时候西埔街上热闹程度至少有现在的三倍,钟表店、碾米厂、冰果室、小吃店、有计分小姐的撞球店、木工家具店、亚铅桶店、竹器店、脚踏车店、中药店、西药房两家、杂货店三家、理发店三家﹙父亲曾经开过一家﹚、糕饼店两家﹙岳父曾开过一家﹚、菜肉摊等一应俱全。街上也常有卖药的戏班、甩采茶、电影放映等休闲活动,轰动一时的邵氐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曾在国小下方庙前放映过,非常轰动,之后就常听到大人们谈论三伯、英台、四九等人物。生活机能比现在完整多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南糖厂成立带动地方经济,种蔗的、采蔗的、运蔗的、制糖的都用到大量人力。
1970 年代后国际糖价下跌,制糖成本又节节上升,蔗农和糖厂都没利润,制糖工业渐渐被新兴的纺织工业取代,新南糖厂后来甚至关闭一段时间,西埔街上热闹的景象也跟着没落。年轻人口开始外出找工作,女孩去纺织厂,笔者这时也因为家里穷去报考军事学校。直到十几年前在南化各界协助推动下,新南糖厂第三代才又搭着吃黑糖有益健康的复古风,以砂糖还原的方式制造黑糖、冰糖等产品,但是从前和制糖业息息相关的牛只、牛车、工寮和美丽的蔗田姑娘已不复见,让人不胜唏嘘!
※ 注:南化地区甘蔗日据后期大多用小火车运送至湾里糖厂﹙今善化﹚或玉井糖厂。二战末期,南化至左镇睦光段铁道不明原因拆除﹙见火车一文﹚,光复初期农民又开始大量种植甘蔗,但是必须运送到北寮或左镇睦光才有小火车,路途遥远,因此当时的乡长洪諓先生才会行文台湾省临时议会,争取设立小规模糖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