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河
「我家门前有小河,后面有山坡…!」这是小学时听过再熟悉不过的一首歌。我家后面的确有山坡,门前也有一条河,笔者称她【母亲的河】,小时候生活全靠她,煮饭、洗衣、洗澡、养猪、种菜、喂牛羊…全依赖她,孩子们更常依偎在她的怀抱,游泳、钓鱼、摸虾、玩泥巴。记得很小时候有一次光着屁股偷偷跑到河里玩水,被堂姊「告密」,母亲拿着细竹枝追来,幸好溜得快,没有吃到「竹仔枝炒肉丝」!
河岸边水底下有一种黏土台语叫【白仙格土】,正式学名叫【白垩土】,那是「青灰岩」长期泡水后软化的黏土,颜色接近深蓝色,很像现在小朋友玩的黏土,放牛的人常将这种泥巴抹在水牛全身,以防蚊虫虰咬。 【白仙格土】也是玩泥塑的好材料,可以捏成人和牛、猪等各种动物,或玩「家家酒」,做成锅、灶、碗、盘等形状。也可以玩一种台语叫【补鼎】的游戏,【鼎】就是炒菜锅,通常是两人一起玩,将一块泥土做成碗状,碗口向下用力往石头上摔,发出「ㄅㄛ !」的爆破声,黏土碗上面会破一个爆开的洞,对手要负责用自己的黏土将破洞补起来,因此是破洞越大嬴越多黏土,之后换对手摔,一来一往很有趣哩!
小时候河面很宽,当时山林开发很少,因此河川淤积情况轻微,河床满是石头和细石,秋冬之际常有工程车进来采沙石,不像现在淤积严重,长满了芒草。笔者读小学五、六年级时还曾做过采沙石赚外快的工作,用小铁耙将河床上的细石扒散,再用双手扒入畚箕,装满后端去倒成堆,每一担6 毛钱,大人力量大用挑的,笔者个子小用端的,端两次算一担,常做到手指破皮!石头河床的特点是鱼虾很多,随便翻开一块石头就以看到鱼或虾,但是就苦了这双脚,因为没有鞋子穿,上学或放牛时打赤脚,脚指头常因此踢到石头,踢到瞬间痛得眼泪都快流出来!指甲缝开始流血,休息一下仍继续工作或走路,一两周后指甲就会脱落,再过一段时间就会长出新的变形指甲,10 支脚指甲只有1支完整,其余 9 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受伤,踢到石头当下只感觉痛,没有怨言,现在回想起来心里反而一阵酸楚呢!谁叫我生长在战后穷困的年代?没鞋子穿!
【母亲的河】哺育我长大,也带给我童年的欢乐,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但是也曾让我受伤,留下累累伤痕,但我完全不能怪妳,那是我自己不小心造成的。近年来山林开发严重,石头河床已不复见,泥土和菅芒这两个恶霸占据河床,使得原本宽广的石头河床变成一条细水沟,台风一来河水宣泄不及,已经造成两次损失惨重的水患,【母亲的河】正在暗自哭泣!是否还能恢复昔日的美丽,让我再次依偎在妳的怀抱里?写完本文不久,政府已经开始河川整治工程,虽然不曾再发生水患,但是原有满是石头的河道很难再恢复如往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