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魚

南化老家前面那條河屬菜寮溪上游,夏季水流湍急,冬天枯水期仍然有細細的流水,小時候河水非常清澈,河面寬廣,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水潭,洗衣、煮飯、洗澡、養豬都靠河水。由於河床大部份是石頭,因此有很多魚蝦棲息,河邊經常看到美麗的翠鳥﹙俗稱釣魚翁仔﹚,河水還可以游泳、釣魚、摸蝦、灌蟋蟀,那是童年生活重要回憶之一。

記得冬季時母親常在傍晚時分砍下灌木葉例如野芭樂、長穗木、黃荊等的葉子,繫成掃帚狀放入河邊淺灘,一次放好幾束,並一一用石頭壓住以防漂走。隔日一早拿一個三角魚網輕輕從樹葉底下插入,接著將整束葉子和魚網拿出水面並抖動葉子,小魚、小蝦米、甚至蝦子就會掉入魚網,母親也常教我照著做,常有意外的收獲呢!魚蝦當日加菜,小蝦米曬乾後用罐子裝起來,是炒菜、煮麵很好的佐料,和現在的孩童比起來,除了物質生活比較缺乏之外,當年的孩子其實過得還滿快樂的! 

新南糖廠後方有一個很大的廢水沉澱池,專門收集清洗製糖過程的廢水,每年冬末初春都會排放一次,對河裡的魚蝦而言是個「大災難」,但是對下游的居民而言卻是大豐收的好時機! 糖廠大多在夜間排放廢水,因此一早起來廢水將河水染成黑色的,河裡的魚蝦都因為缺氧像喝醉酒般,台語叫【倒魚】,因此很容易抓到,蝦子、鯽魚、鰻魚、鯰魚、苦花魚還有一種叫「狗憨仔」的魚,種類繁多。記得每一次都在假日,我和母親、伯母、堂兄姊妹們一家大小拿著漁網、畚箕、漁簍撈得不亦樂乎! 

當時還沒有「環保」這個名詞,人就是這麼善良,用來洗衣、煮飯、養豬的河水被污染還很高興,感謝新南糖廠排放廢水「倒魚」送來禮物!如果是現在,新南糖廠可能會被村民翻過來!但是當時的人總是那麼堅靭、逆來順受,河水被污染?在河旁挖個井不就好了!透過沙石過濾的井水還是那麼清澈。等到春雨過後,河水漸漲,幾個月後河裡又可以看到漁蝦了!原因是當時上游沒有受到污染,下游雖然每年都經過一次生態浩劫 –「魚蝦大屠殺」,但是污染物是有機物質而不是化學物質,再加上當時的人將養豬和廁所﹙俗稱屎學仔﹚排泄物都看成「寶貝」,家家都有專用的堆肥池,是當時很好的肥料,一點都捨不得浪費,所以沒有家庭費水的污染,因此生態恢復非常快速,到了秋冬之際又是魚蝦滿溪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