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之旅

筆者小時候從西埔去台南玩和現在的孩子要去台北玩一樣,是很「隆重」的大事,如果聽父親說什麼時候要去台南,一個月前就高興得睡不著覺,還會到處向同學炫耀:「我什麼時候要去台南咧!」記得小學一年級曾和父親坐興南客運去台南,做什麼忘記了!上車坐在前面的坐位,我邊看風景邊注意司機開車,車子過橋時因為直行,司機的手只握著方向盤沒有轉動,筆者就好奇的問:「阿爸!伊弄沒底拌,車那也行?」﹙筆者當時認為車子就是轉動方向盤才會走,你們看慫不慫?﹚父親笑一笑沒有回答。到了台南公園附近路邊攤吃麵,當時兩岸還很緊張,台南機場軍機起降頻繁,一會兒戰鬥機﹙應是 F–86 或 F-104﹚,一會兒運輸機﹙應是 C–119﹚,筆者又好奇的問:「阿爸!飛菱機卡大隻那也卡細聲? 卡細隻那也卡大聲?」父親也是笑笑沒有回答,可見筆者小時候就是一個好奇寶寶,只是鄉下孩子見識太少才會有這樣奇怪的問題!   

二戰末期美軍轟炸台南日趨激烈,日本政府開始將人員、機關疏散到鄉間例如玉井、南化、關廟等地,日文叫【疏開】。大伯父當時駛牛車從南化載貨到台南開元,回程時正巧有一位任職於【台南工業專門學校】﹙註﹚的謝金智先生正在找牛車準備【疏開】,大伯就答應他,回程時載他的家人及家當一起到南化北寮,為了躲空襲一路上夜間行、日間停,不久轉往玉井也找大伯幫忙,後來謝先生和我們一家成為致友,每逢重大喜慶或廟會時,大伯父和二伯都會邀請他來,他們也禮尚往來,邀我們前往台南,台灣回歸中華民國之初,父親還曾和三伯父從南化騎腳踏車去台南參加他們的廟會哩!筆者懂事後也曾經隨父母去過幾次,他家就在台南一中附近的巷子裡,我們都叫他【金智伯仔】,可見當時的人多麼重感情,這段歷史如果不寫出來兒女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

記憶中從小學到初中去台南的次數不到十次,真正去台南玩的次數只有一兩次,開元當時有一家很有名的兒童樂園叫【天仁兒童樂園】,有很多遊樂設施,買門票以後還要買【代幣】才可以玩,筆者當兵幾年後就倒閉了!後來被元寶企業收購改名為【元寶樂園】又復業一段時間,筆者退伍後曾經帶兒女們去玩過,後來還是關閉了!現在原址已經蓋了大樓;另一次是去看馬戲團,也是在開元,只記得有大象、獅子、空中飛人等,也有兩部機車在一個鐵籠裡旋轉追逐的表演。

每一次去台南回家後就頭痛好幾天,可能是暈車的關係,也可能是空氣污染的關係,也可能用腦過度的關係,鄉下孩子進城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對什麼都很好奇,問這問那,可能是因為這樣用腦過度,市區空氣又差,當時還沒有瓦斯爐,家家戶戶都燒煤炭、煤球或木炭,市區常聞到一股燒煤炭的味道,回到家鼻孔裡總是黑黑的,可見住鄉下也有很多好處呢!

註:【台南工業專門學校】是國立成功大學前身,1931年設立時原名【台南高等工業學校】,1944年改為【台南工業專門學校】,光復後1945年改為【台灣省立台南工業專科學校】,1946年改為【台灣省立工學院】,1956年改為【台灣省立成功大學】,1971年改為【國立成功大學】。

另外,現在的【台南高工】於1941年設立,原名【台南州立台南工業學校】,光復後1935年改為【台灣省立台南工業職業學校】,1950年改為【台灣省立台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2000 年改為【國立台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參考資料來源:成大網站,維基百科網站,台南高工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