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神明
1937 年中日戰爭開打,日本開始在台灣推動皇民化運動,目的是防止台灣人心倒向同宗的中國,包括人名、宗教都強迫日本化,筆者小時候在親戚中還聽過【一郎】﹙いちろぅ 音 ichi-lou﹚、【春子】( はるこ 音 ha-lu-ko )、【彩鳳子】( さぃほこ 音 sai-ho-ko ) 等日本化名字;宗教信仰也強迫消除台灣傳統的道教,改信日本的【神道教】,因此台灣民間普遍信仰的神明都強迫集中保管或銷毀。但是,想去除一個民族的宗教信仰談何容易?有些先民偷偷將神明藏起來,有事再請出來拜,因此,宗教活動就變成「偷偷摸摸」的行為!當人們有重大的事情無法決定或久病不癒時,輕的要【撥杯】﹙擲筊﹚請示神明,重則要請法師和乩童出來【問神明】。筆者小時候曾看過幾次,過程是這樣的:
【問神明】至少要三個人,加上家屬總有五、六人以上,首先有一位頭上包著紅巾的法師,台語叫【法官】或叫【紅頭】,首先向神明上香,之後的動作叫【請神】,左手拿著法鼓台語叫【手鼓仔】﹙一種有手柄的小鼓﹚,右手拿鼓槌敲:「咚!咚咚!咚ー!‧‧‧ 咚!咚咚!咚ー!‧‧‧ 咚!咚咚!咚!咚!咚ー!」大概就是像這樣的節奏,一旁還有一個助手敲鑼配合,法師邊敲鼓邊唸咒語請神例如:「拜請觀音佛祖、天上聖母、代天巡狩樹德尊王……,東營兵!東營馬!東營九千軍馬九萬兵……!」其實我也只聽懂這些…!
之後坐在牆邊【椅寮】﹙長椅﹚上的乩童身體開始微抖,隨著鑼鼓節奏越來越緊湊,接著更抖,再接著大抖,最後脫掉上衣赤裸著上身邊叫邊跳,跳到供桌前,上身側趴在供桌上,一支手五指不斷的敲打著供桌「噫ー!呼ー!嘿ー!…!」,接著鑼鼓暫歇,【法官】和【乩童】開始「對話」,首先乩童用高吭的聲音唸一些筆者也聽不懂的「天語」,【法官】負責翻譯,如果答對了,乩童就會拍桌幾下表示對了!如果不對就頭和手一起搖,最後總會問出滿意的答案,例如被哪一隻水牛「驚到」!家人得趕緊拿著乾胡瓜剖半作成的水瓢,台語叫「ㄅㄨ ㄏーY」( bu-hya ) 去水缸搖一瓢水,接著端去洗該隻牛的尾巴叫【牛尾水】,回來給生病的人喝,並用食指沾點「牛尾水」在額頭、胸口上抹一抹,筆者也曾經「被迫」喝過哩! 如果被狗「驚到」就要改喝「狗尾水」!之後乩童就會【退乩】﹙台語叫【退黨】音直唸﹚,【退黨】時要準備一個生雞蛋給乩童吃,因為問神明挺累的!你們不要笑,這是戰後物資缺乏,生活困苦的年代沒有辦法的辦法!
以上是台灣回歸中華民國後筆者小時候親身經歷的,之前日據時代實施皇民化政策後,禁止這樣的宗教活動,如果被日本巡察﹙台語【大人】音 dai-jin﹚看到,神明和道具會被沒收,人叫到派出所問話或「修理」!因此,如果像上述【問神明】「問」到一半,聽到日本大人來到附近巡查,不管問到哪裡都要趕緊暫停,乩童立刻【退黨】﹙音直唸﹚,病人也不問了!一群人一轟而散!現在聽起來很好笑又覺得不可思議,但這是親耳聽父親說的,當時受日本人高壓統治,同時民智未開,醫療資源缺之下才會有這樣愚蠢的行為,真是悲哀!
註:小時候有一首童謠和現在不太一樣:「白玲絲–-,飛過天–-,鋤頭管畚箕–-,法官管童乩–-,童乩爬起來跳,害伊喳冥死翹翹!」其中的【法官】就是上述頭綁紅巾的【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