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狗 Jobee
本文本來想和【放牛】一文合併,但是牠實在太特殊了!相關的的故事太多,恐怕篇幅太大而另撰此文。
筆者小學六年級時,三伯母家養了一隻黑黃相間的母狗叫【 Ji bee 】,後來生了一窩小狗,其中有一隻黃色的公狗送給我們養,為了和牠媽媽區別,我們就給牠取名叫【 Jo bee 】,外型比前幾年過世的米格魯【小乖】大,聰明的程度不輸給【小乖】,雖然兩隻狗相差半個世紀,筆者卻常將牠們放在一起相比,因為牠們是我這一生飼養過最聰明、最特殊的狗。兩隻狗比起來,【Jo bee】像是純樸勤奮的「田莊兄哥」,粗茶淡飯無所謂;【小乖】則像是城市「嬌嬌女」,三餐非豬肝不可!還整天睡懶覺,夏天還吹電風扇哩!這一點讓筆者有點嫉妒,同時對牠有一些不是很滿意!筆者小時候只有生病才能吃到豬肝。可見人的成長過程不能太富裕,偶爾讓子女吃點苦加上粗茶淡飯也不是什麼壞事呢!
【Jo bee】舌尖有一處是黑色的,台語叫【黑舌尾】,聽人家說【黑舌尾】的狗特別兇,牠是筆者當年放牛最重要的助手和伴侶,也是幾位胞弟共同的記憶。去【坑】放牛時 (黃牛),因為要撿柴或割草,所以我們無暇隨時看顧,通常將牛繩纏繞在牛角上以免和樹枝糾纏,讓牛自由活動吃草,【Jo bee】會一直跟在牛的附近,有生人靠近時牠就會齜牙!再走近就狂吠!後來聽一些一起放牛的村民也這樣說。
有時候中午我們會回家吃午飯,牛就放在【坑】裡自由活動也很放心。【Jo bee】就像「牛褓母」,我們都很放心的將牛「交」給牠照顧,晚上回到家將牛拴在牛棚裡,台語叫「牛稠」﹙音ㄉㄧㄠˇ﹚,牠也會睡在牛棚裡寸步不離,真是聰明又特別的狗。有一次筆者從【坑】回家吃午飯,下午一回去看不到牛,也聽不到牛鈴聲,心想:「糟了!」就四處找,最後「口哨」一吹:「呼ㄧ!」一聲,看到【Jo bee】從對面山坡上跑下來猛搖尾巴,原來牛跑到對面山上去了,正在一棵樹下休息【番草】﹙反芻﹚呢!還有一次也是中午回家吃飯,下午回去看到牛卻看不到狗,筆者口哨一吹「呼ㄧ!」,牠就從很密的茅草叢裡鑽出來搖尾巴。
當時放牛的孩子都學會吹口哨,筆者也學會這個「絕技」,最初用姆指和食指吹,後來單獨用口也會吹,因為聲音很響,可以傳得很遠,筆者向一位堂兄學的,小時候我們常一起放牛,吹口哨常成為我們之間的「通信」工具呢!前幾年過世的【小乖】也學會聽口哨!晚上出去公園散步要回家時如果看不到狗,只要口哨一吹,【小乖】就會立刻出現,很管用哩!
後來筆者去當兵後就比較少和【Jo bee】相處,晚上站衛兵偶爾想到家鄉的一切也會想到【Jo bee】,記得在入伍受訓兩個月第一次放假回家,由於是五、六月且都是野外訓練,筆者理平頭曬的像個小黑人,一回到家,【Jo bee】仍然記得我,猛搖尾巴,以後不管多久放假回去,牠總是會記得我,可見狗狗的記憶力真的很好,後來有一次放假回家和堂妹一起去小時候放牛的【坑】舊地重遊,【Jo bee】也很高興的跟去,好像還很熟悉牠去過的地方,當時我們已經不養牛了!我想,狗狗應該也懂得回憶,只是不會說話而已,筆者到現在還很懷念牠,特撰此文紀念。「在創意寫作」→「傳統文化」→「生活與住屋」文中有一張舊照片﹙1969年拍﹚,在父親旁邊的狗狗就是 Jo b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