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代笑話三則

日據時代雖然人民生活艱苦,但人們還是樂天知命,有幾則笑話聽自父母長輩,整理如下:

一、布袋戲

布袋戲的日文漢字是【人形芝居】,平假名是【にんぎょう - しばい】音 nin-gyo-sibai,有點像台語罵人的髒話「你娘 × × 」!日據之初因為語言不通鬧出這樣的笑話:

話說有一個演布袋戲的阿伯挑著一擔戲偶籃子,台語叫【戲籠】,半路上遇到一個日本巡查 ,日據時代叫「大人」音 dai-zin ﹙註) 指著「戲籠」用日語嚴肅地問:「この中に何ですが?」( 裡面裝的是什麼?) 挑戲籠的阿伯大略知道「大人」在問挑的是什麼東西?禮貌地用台語說:「戲籠!」日本「大人」聽了大為光火,用日語罵:「何に?しらん?馬鹿野郎!」中文意思是:「什麼?不知道?混蛋!」之後給他一個耳光,挑戲籠的阿伯莫明其妙被打,重心不穩而跌倒在地,戲籠裡的戲偶因而翻出來,他這回不客氣回罵一句:「你娘 × ×!」日本大人走近一瞧是布袋戲偶就說:「そぅが? にんぎょう-しばい!」( 是嗎?布袋戲!) 而滿意的離開了!挑戲籠的阿伯站在原地百思不解,為什麼他禮貌回答卻挨打?罵那麼難聽的髒話日本「大人」反而滿意的離開了?

原來【戲籠】的台語音﹙hi-lan ﹚和日語的「不知道」﹙si-lan ﹚音相似。日語的「不知道」比較禮貌的說法是「知らない」音 si-la-nai,「知らん」則是比較粗俗不禮貌的說法,難怪日本巡查大人會那麼光火!

二、棒賽逃性命

有一個人在路邊大便﹙台語叫棒賽﹚,忽然看到巡查「大人」走近怕被罵,情急之下用斗笠將大便蓋起來,日本巡查「大人」看他鬼鬼祟祟的就問斗笠裡面蓋的是什麼?他騙警察說裡面蓋著一隻小鳥,叫巡查幫他看著,他想回去拿鳥籠來裝,結果一去不回,巡查大人等半天不見人影,又好奇又怕小鳥飛掉,就伸手進去摸,結果可想而知,摸到大便而大罵:「馬鹿野郎!」音 ba-ga-ya-lo!

三、問神明

早期台民因為民智未開,同時醫學不發達,村民大小事無法決定或久病不瘉時就會請示神明,輕的【擲筊】﹙撥杯﹚請示,比較重大的事就要【問神明】﹙詳細請見「問神明」一文﹚。1937 年中日戰爭開打,日本人深怕和中國同源的台灣人倒向中國,開始實施「皇民化運動」,藉此期望台民効忠日本天皇,語言、名字、宗教等都受到嚴格規定。上述台灣民間風俗宗教信仰在日據之初並沒有受到太多干預,皇民化運動後開始嚴格規定,台民必須改信日本的神道教,原來的道教神明必須集中保管或銷毀,有些大膽的先民則偷偷藏起來,有事再請出來拜。

話說有一戶人家因有人久病不瘉,請來【法官】﹙紅頭﹚和【乩童】問神明,儀式進行到一半,忽然聽到日本巡查大人﹙簡稱【大人】﹚來到附近巡查,一群人驚恐之餘,立刻收拾道具,正在起乩中的乩童也馬上【退黨 】-「黨」音直唸,即「 退乩」,神明也不敢問了!一群人一轟而散!當時要是被日本巡查大人看到,可是要叫到派出所「修理」的,這是聽父親親口說的,確有這戶人家,在老家河下游對岸。

※ 日據時代日本警察叫「巡查大人」,簡稱【大人】台語音 dai-zin,在路上見到【大人】要行禮問好,否則會挨罵。聽已故的大伯父說,他讀小學時「南庒公學校」旁邊就是派出所,常聽到裡面傳來呻吟或哎嚎聲,日本派出所裡面放的是籐條和刑具,不像現在警察局茶水招待。所以台民一般都很怕【大人】,筆者小時候的小孩子如果晚上哭鬧,長輩還會用「大人來了!」這句話來嚇唬,小孩哭鬧立刻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