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

筆者小時候很喜歡花,本篇談的花都是自然生長或是農作物的花,而不是刻意裁種的觀賞花。小時候常見的花有木棉花、野百合花、野薑花、馬櫻丹、落地生根、牽牛花、野芭樂花、野草莓花、芝麻花、昭和草、咸豐草、橘子花、蓮霧花,甚至絲瓜花…等。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敘述如下:

一、木棉花

【木棉花】台語叫【班姬花】,中國大陸叫【攀枝花】,音有些相似,可見樹名源自中國。中國大陸四川省有一個因發現鐵礦和生產鋼鐵而建的城市叫【攀枝花市】,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覺得很新鮮,怎麼會取這麼詩意的城市名?「攀一枝花」?原來就是因為建城之初那裡是個荒山野地,沒有地名,只有幾棵顯眼的【攀枝花】,當時的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就指示:「那就取名【攀枝花市】好了!」【攀枝花】屬落葉喬木,樹幹有短刺,現在很多公共場所、高速公路旁都有種植,春天一到黑色的花苞開出紅色的花,花落滿地,非常漂亮!小時候有一句很流行的台俗:「燒班姬花,死豬胚!」意思是煮豬食料﹙台語叫【豬菜】﹚時如果燒【木棉花】的枝幹,肥豬就會死掉,為什麼會這樣我也不知道,其實【木棉花】的枝幹很鬆軟,火力很弱,很少人拿來當柴燒。

二、野百合

【野百合】小時候在南化【大坳寮仔】﹙坳台音-ㄜ﹚附近的山坡看過很多﹙見【春耕】一文﹚,淡綠色的花苞,開白色像喇叭狀的花,有時候一株開好幾朵。將花連株摘下來,插在瓶子裡、每日澆水可以放一兩個禮拜,很漂亮呢!如果混合幾株含苞待放的花更美。筆者當兵時初調北部山區,營區附近的山坡上也常看到野【百合花】,看到花就會引發思鄉之情,想起小時候家鄉的點滴。   

三、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台語叫【剖仔】﹙剖-音直唸﹚,在【放牛】一文中筆者介紹過,開的花像極倒吊的燈籠,有些還會吐出紅色的花蕊,非常漂亮﹙見「更多」→「休閒隨影」﹚,小時候無論男女生都很喜歡,筆者也不例外,但也為了這種花挨過兩次打。一次大約五歲時,父親和母親去【坑】裡割草和撿柴,中午回到家前的小路時,我迎上去,看到父親汗流夾背的挑著草,草上有一大束很漂亮的【剖仔】,就鬧著馬上要,父親看到我鬧的不像話,拿起竹枝就往屁股打了兩下,這是記憶中第一次被父親打,痛得抓著屁股趕快閃到一邊,不敢哭也不敢鬧了!第二次是小學二年級上課時玩【剖仔】,沒有專心聽課,老師拿著棍子從後面敲下來,正好打在右手姆指,痛得要命,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四、銀合歡 

【銀合歡】我們小時候台語叫【籽仔】,屬落葉喬木,十六世紀荷蘭人引進台灣,開白色的花,像個棉花球,外型和含羞草的粉紅色花很像,有一點香味。【銀合歡】的花其實並不起眼,但是它整株的用途和筆者出生年代的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樹枝是很好的柴火,葉子是牛羊很喜歡的飼料,也有人收購乾的銀合歡枝葉,可能是賣給飼料廠,豆莢乾了撥開後的種子叫【籽仔】,採集曬乾後可以賣很好的價錢,筆者和妻是同鄉,小時候都曾經邊放牛羊邊採集【籽仔】,「乾葉子」和「籽仔」是當時村民非常重要的經濟來源,有些人家甚至靠它供兒女讀書的學費呢!由於繁殖力強又耐旱,近年來人們不再採集種子、葉子當飼料,也不拿枝幹當柴火,早期全身都是寶的【銀合歡】已經成為頭痛的森林殺手。

五、咸豐草

【咸豐草】和冬天吃火鍋常吃的茼蒿同樣是菊科植物,因此有人採其嫩葉當野菜,開白色的花,路邊隨處可見,台語叫【赤查某仔】,可能和它針狀的果實有關,將果實拿在放大鏡下看,尾端有很多倒勾,人畜經過就會像萬箭般勾住衣服身體,那真是一件麻煩事!你得一根一根的挑! 否則就會刺得渾身不舒服,但這也正好中了它的「鬼計」,它就是這樣讓你心不甘情不願地為它傳播種子呢!難怪繁殖力非常強,大自然真神奇!

六、雞母珠

【雞母珠】並不是欣賞它的花,而是它的種子,因為紅色豆身加黑色蒂頭,非常漂亮,也有人叫【紅豆】或【美人豆】,葉子很像銀合歡或含羞草的葉子。小時候山裡放牛常看到,採摘回去放在書包,帶到學校和同學一起玩。女同學中如果有人名叫「 × × 珠」的,男生都會調皮給她一個綽號叫「雞母珠」。

七、馬櫻丹

【馬櫻丹】是童年放牛常看到的花,葉子揉一揉有一股臭味,牛羊也不吃這種植物,所以當時並不是很「欣賞」這種花,但是前幾年到公園散步才發現這種花的奇特,尤其是改良過的品種更是讓人感到驚豔,後來用照相機近拍留下記錄,之後在電腦螢幕上觀看,放大後的馬櫻丹讓筆者沉迷了好一段時間,後來甘脆作成簡報檔和影片,讀者們如果有興趣可至本網站「更多」→「休閒隨影」→「馬櫻丹」直接觀賞。

住鄉下雖然有很多不方便,但也有很多好處,可以接近大自然,幾乎每個季節都有花可以欣賞,尤其是春天一到,百花齊放、百鳥爭鳴,蜜蜂、蝴蝶四處飛,各種植物的花散發出不同的香味,連橘子的花、蓮霧的花香味都會讓人懷念呢!小時候曾經看到蜜蜂鑽進【絲瓜花】採蜜,就將花瓣偷偷捏著合起來,將花摘下來玩,結果蜜蜂從縫隙鑽出來,手被蜜蜂螫到,痛得立刻放手,這一螫等於上了一堂寶貴的自然課,原來手指被蜜蜂螫到後針會留在手指上,而且還會扭動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