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田男女

 筆者小時候放過牛,有黃牛和水牛,長大以後偶爾在野外看到水牛打滾過的小水塘,聞到那種被烈日矖過的牛屎、牛尿混合泥巴水的味道時,一種親切、熟悉、讓人懷念的味道還會湧上心頭呢,真是怪哉!從前西埔國小對面的新南糖廠開工時﹙工期大約四個月﹚都靠牛車載運甘蔗,父親和伯父們每年冬季農閒時都會加入載運甘蔗的行列,四個月工期大約可以賺數仟元﹙民國五0年代﹚。台南冬季少雨,因此臨時工寮通常蓋在新南糖廠邊的菜寮溪乾河床上,用竹子和茅草搭蓋,有時候一、二十戶相連,吃的、住的、牛棚、車棚一應俱全,由於沒有電,夜晚照明都點煤油燈。 

甘蔗採收是這樣的,幾個比較壯的男丁拿著長刃的鋤頭將甘蔗整簇連根挖起放倒,接著年輕小夥子或姑娘將甘蔗頭、尾砍下,蔗尾是牛很喜歡吃的糧草,蔗節上的乾葉子必須清除乾淨,這個動作台語讀音叫「ㄌㄧˋ ㄏㄚˊ ( li har )」 (註),意思是「除掉乾葉子」,之後紮成梱以便計酬﹙一梱約幾毛錢﹚,最後就是用牛車載運到【新南糖廠】。有些年輕小夥子或姑娘兼隨車工,晚上還要到工寮做挑水、煮飯、餵牛等打雜工作,非常辛苦。早期因為沒有工廠,教育程度也不高,去蔗田「ㄌㄧˋ ㄏㄚˊ」工作可以賺到現金,工作中的年輕男女這時最容易普出戀曲,女孩怕晒黑全身都包得緊緊的,只露出雙眼,偶爾休息時摘下斗笠和「袱巾」﹙註﹚才可以看到她們的廬山真面目,有些會薄施粉脂和胭脂,很漂亮!斗笠下方還塞一個小圓鏡以便隨時照照,當時的女孩 17、18 歲正值青春就出嫁的很多,20 多歲父母就開始擔心嫁不出去了!男生也一樣,23歲就算晚婚,因此男女若互看對眼就會請人作媒提親。 

因為甘蔗滿載時很重,新南糖廠企作的蔗田又通常在南化、西埔、中坑、北平 4 村的山區梯田,通常一車會配三隻牛,三隻牛都各有名字,最前面那隻台語叫【頭抽】﹙音tau-ti-wu﹚,中間那一隻叫【中肚】,最後肩負車轅和車軛那一隻叫【內腹】,台語讀音「內北」,【內腹】最辛苦,因此要選最壯的牛,通常是公水牛,其餘的可以公牛母牛或水牛黃牛混合無所謂,但是母牛發情時千萬不能用來拉車,否則會造成混亂,嚴重時會發生車禍或翻車呢!

其實牛是很溫馴的動物,但是當他們受到刺激後會行為變樣,例如公牛遇到發情的母牛時,任憑你如何使勁拉著牛繩,牠還是會「勇往直前」非去不可!和男女偷情時誰勸都沒有用一樣,甚至兩隻公牛打鬥引起混戰互不相讓,這時候你才會領略到所謂的「牛脾氣」是什麼樣?「駛牛車」的阿伯們最怕這種事發生,所以會盡量避免。  

今天週日閒著沒事想起往事,談談過去的人、事、物讓你們聽聽,自己也借此消磨時間。2010年2月28日,農曆 1月15日,星期日。

※ 台語的「ㄏㄚˊ 仔 ( har )」一般指比較硬的葉子,例如竹筍的殼也叫「ㄏㄚˊ 仔」,甘蔗的乾葉也叫「ㄏㄚˊ 仔」,「ㄌㄧˋ  li」就是「撕」的意思,所以「ㄌㄧˋ  ㄏㄚˊ」就是去除乾葉子的意思。日語的「葉」字假名是「は」音﹙ha﹚,和台語的音很像,是否受日人統治有關不得而知。

※ 【袱巾】是一塊大約三尺見方的花色方巾,用途很多,可以當「包袱」包各種生活用品,例如衣服;在野外工作如果發現野味例如野菇、野果也可以當臨時包裝袋;筆者大堂兄說他讀小學時曾用來當書包或包飯合;將【袱巾】兩個對角對折成三角形就成頭巾,早期婦女工作時常用來包住頭髮和臉部以防灰塵和日曬,冬天也可以用來保暖,小時候冬天時母親常用袱巾包著我的頭,以防著涼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