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豬

筆者小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豬,因為豬是農家很重要的收入來源,忙碌的農村生活也幾乎有一半工作是為了養豬。當時只有一種叫「豆餅」的飼料﹙註﹚,台語叫【豆箍】音 dau-ko 通常只給小豬吃;大豬要吃煮熟的蕃薯葉或蕃薯纖,偶爾也採集一些野菜,切碎的香蕉桿等, 還有三餐的餿水等混合煮熟,台語綜合名稱叫【豬菜】。因此,種蕃薯、收蕃薯、晒蕃薯纖、切蕃薯葉、採集野菜、收集煮【豬菜】的柴火、挑煮【豬菜】的水,因為沒有自來水,每天早晚要到菜寮溪挑河水注滿水缸……,現在回想起來才覺得農家工作真是多如牛毛!豬三餐要按時餵,否則豬圈﹙音 ㄐㄩㄢˋ ﹚屋頂會被掀掉!你們可能沒有聽過豬叫聲,剎車皮磨損的「剎車聲」總聽過吧?光是一隻就很吵!可以想像一、二十隻大小豬一起叫,就像各種不同的剎車聲不斷傳來。嗨呀!那聲音只有三個字足以形容,那就是「吵死人」!

筆者小時候的豬因為都吃上述的【豬菜】,成長緩慢,大都要一年左右才能「出貨」,因此豬會進入「青春期」,因此衍生出【閹豬】這個行業。【閹豬】有公豬和母豬之分,小公豬在一兩個月就要先閹,「閹」就是將豬睪丸摘除,否則會變成「豬哥」﹙註﹚長不大;母豬則是稍長將卵巢摘除否則會發情也長不大!兩種【閹豬】筆者小時候都曾經看過,當時有一種行業叫【閹豬師】,遠遠吹著一種專用的笛子,那音調大略是「123ー3213212ー」因為年代久遠,摹倣的不一定正確,反正一聽就知道是【閹豬仔】的來了!

閹小公豬時比較簡單也比較快, 一個人抓著小豬平躺在地上,【閹豬師】拿著一支小小但很鋒利的【閹豬刀】,一手捏住陰囊兩顆睪丸其中一顆,一手拿【閹豬刀】稍稍一劃,陰囊和其中一顆睪丸就會裂開,睪丸就會從陰囊裂縫處像開花一樣踫出來,用【閹豬刀】一割,睪丸就會掉入下方的碗裡,另一顆睪丸從同一處陰囊破口擠出再割一次就「閹完了」!傷口用麻油混合煮【豬菜】的大鍋鍋底黑色煙塵,台語也叫「煙塵」音 en-tun 抹上就完成了!最近聽九十二歲的岳母說,她年輕時用剃頭刀就自己閹小公豬,甚至小羊羔也自己閹,可見只要膽量夠,閹小公豬小羊羔並不難!但是閹母豬就要請專業的【閹豬師】,而母羊則不必閹,因為要生小羊﹙註﹚。

中國古代太監進宮也要經過「閹」這一道程序,有些太監因為和皇帝朝夕相處獲得信任,並委以重任,稱之為宦官,最終結黨營私把持朝政,甚至到了可以廢立皇帝的程度,古代漢、唐、明朝等朝代都曾經出現宦官干政的局面,所以古人蔑稱這些宦官叫「閹黨」。小公豬被「閹」時叫聲淒厲,看到「閹」豬就覺得很殘忍,何況是「閹」人?聽說古代太監被「閹」後睪丸要保留下來,等死後一起下葬,否則轉世投胎就會少一付「零件」。閹過的豬睪丸如何處理?答案是「加菜」!筆者還在公司上班時常和經銷商到海產店聚餐,他們常點的一道菜叫【媽媽樂】,那就是豬睪丸或雞睪丸用麻油和薑大火炒過的料理,滿好吃的!筆者小時候也常吃到同樣的東西。不過,當時【媽媽樂】這個好聽又引人遐思的名詞還沒「發明」,而是單純的叫【豬懶佛炒麻油】,因為「睪丸」的台語就叫【懒佛】音 lan-fud,「陰囊」叫【懶趴】,懶懶的趴著?聽起來有點粗俗,難登大雅!後來有某位綠營大老發明了「L P」這個比較「文雅」的名詞代替,還因此登上電視新聞國際版面,真是高明!在戰後窮困的年代【豬懶佛炒麻油】可是一道珍饈哩!

小母豬稍長也要經過「閹」這一道過程,不過是從側腹部,「手術」前要先剃毛清洗,之後同樣劃一刀,再用一支金屬鉤子伸到小母豬腹部將卵巢﹙台語叫【花子】﹚鉤出,用細麻繩將輸卵管綁死,之後將【花子】割除就算「閹完了」!最後將傷口縫合並敷上煙塵混合麻油就完成了!印象中沒有吃過豬卵巢這道料理。近年來沒有再聽到「閹豬」這行業,原因是早期的豬都吃蕃薯葉或蕃薯纖,生長緩慢,豬會進入青春期,所以不閹不行!現在養豬場用飼料加生長激素,五個月就可以屠宰,難怪小時候的豬肉特別好吃! 

※ 豆餅俗稱【豆箍】音 dau-ko,是沙拉油工廠將黃豆擠出成食用油後的副產品,圓型,直徑大約一尺多,厚度大約五公分不等,小時候有一種刨刀專門用來刨【豆箍】,刨下的碎豆箍就是用來餵小豬。筆者的左腳姆指就是大約三、四歲時玩「刨豆箍」被倒下的【豆箍】砸到受傷,後來指甲脫落,新長出來的指甲已經變形,又厚又醜!

※ 【豬哥】就是「種豬」的俗稱,當時因為養豬的人多,「需求」量大,因而衍生出一種職業叫【牽豬哥】。【牽豬哥】的人通常是年紀比較大的人,因為不耗體力,有經驗就行!【豬哥】用繩子綁在腰間,【牽豬哥】的阿伯右手拿著一支細竹桿在後面趕﹙所以應該叫【趕豬哥】才對﹚,邊走邊用竹桿輕輕打,用以指揮方向,打左邊就是要豬向右,打右邊要向左,打背上就是繼續前進。左手還提著一個類似澆花的撒水器,以便隨時澆水散熱,滿享受的!聽說【豬哥】因為「工作」量大,每餐要吃雞蛋補身,否則會「軟腳」呢!

※ 羊一胎通常只有 2 到 3 隻,母豬一胎最多可以 10 多隻,一個農家通常會養一隻母豬,因為養一批豬 10 多隻就很辛苦,因此母豬一隻就足夠,【豬哥】就由專業的【牽豬哥】「配送」;羊不同,趕一群羊 10 幾隻不算多,因此要多隻母羊輪流生產,通常也自己養一隻公羊叫【羊哥】,這隻幸運的羊小時候就不必「閹」,這是豬和羊的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