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發生在1964年﹙民國五十三年﹚元月十八日的【嘉南大地震】,震度六點三級,震央在台南白河,所以又叫【白河大地震】,南化西埔老家當時落成不到十年,可能是因為竹、木、磚、瓦混合結構的關係,比較有彈性,所以沒有多大損壞,但是搖晃卻特別厲害,發出的「析!甩!」聲也特別大。筆者當時讀小學四年級,所以記憶已經很清楚,大弟只有四歲,是否有印象不知道。記得那是一個冬天的晚上,父親和三伯父去駛牛車運甘蔗不在家。
當時三伯和五叔都已在老家下方另建一排「五間起」的新屋﹙見【蕃薯籤、鹹竹筍、破布子】一文﹚,三伯住右半部,五叔住左半部,大伯己搬到叫「鹹園仔」的地方,二伯搬到西埔街上。所以整棟老家「五間起」厝身和兩邊「護龍」父親已全部買下,睡覺的地方也從現在的左【五間】搬到客廳旁的【二房】睡。因為沒有電燈,鄉下人通常天黑吃過飯就上床睡覺,感覺好像已經睡很久了,其實只有八點多,突然「析!甩!析!甩!」屋子和床鋪搖晃不停,因為厝身是半竹木結構,所以特別響,之後餘震不斷,母親躺在床上喊:「地動!嗷…!嗷…!嗷…!」筆者因為害怕也跟著喊。
古代人把地震當成是地牛翻身﹙註﹚,【嗷】就是趕牛或駛牛車時叫牛停下來的「口令」。現在回想起來有一點好笑,但是當時卻很害怕呢!所以。不久看到五叔來到大廳燒香,叫我們不要害怕,三伯母叫我們到下面一起睡,接著餘震好像就比較小了,其實那是心裡作用,餘震本來就比主震小。可見人的確需要宗教信仰,在驚恐、無助時可以比較安心。
雖然適逢寒假,但是已參加補習,隔天一早還是要到學校上課,半路上看到小路有很多裂縫,學校操場也是,但是校舍剛剛改建不久,損壞並不多。後來聽到很多謠傳說會「沉地」﹙地會沉到海底﹚,當時西埔街常有軍用卡車、戰車經過,每次有大型車經過會特別注意,感覺地面都在搖,有一段時間真的很擔心地真的會「沉」到海裡而胡思亂想呢!
※ 現代人當然知道地震是自然現象,但是古代科學知識還不發達,許多自然現象都歸咎於妖、魔、鬼、神作怪,因為沒有更合理的解釋,這應該就是宗教的起源。筆者曾經注意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大小民族都有煙、酒、宗教這三樣東西,煙和酒用來麻醉生理的痛苦,宗教用來撫慰心靈。